close

《資料來源:詳見【尹啟銘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cmyiin

有一位寫社論的學者經常拿經濟學的「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來恐嚇台灣人民:台灣經濟如果與中國大陸有甚多的連結,會拉低台灣的薪資。若不是這位學者只「知道」這個經濟學理論,就有可能他是在有意誤導台灣人民。

如果「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完全適用在兩岸,這位學者是在批判前朝民進黨政府。

4月25日這位學者在某報標題為「連結中國拉低台灣薪資」的社論中寫著:「以往,台灣經濟與美日歐等進步國家連結,『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拉高了台灣的薪資水準,現在,台灣經濟與平均低於台灣甚多的中國(大陸)連結,『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則拉低了台灣的薪資水準。可以確定,只要台灣經濟繼續連結中國(大陸),我們的薪資水準就會繼續探底。」如果上述的說法是對的,那麼這位學者應該是在批判民進黨執政時的政府,同時是在肯定馬政府的施政成就(弔詭的是這位學者卻在駡馬政府!),因為台灣與大陸加速連結是在2000~2007年期間,此加速連結的腳步則於2007~2011年有了放緩的情形。

不信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具體的數據。1999年對大陸出口只占我出口總額的17.2%,至2007年快速升至30.1%,平均增加1.6%,而至2011年,對大陸出口占我總出口比重為29.6%,則是不僅未有增加,反微幅下降。

與大陸相對的,看看對美國的情形。對美國出口占我總出口的比重於1999年為25.3%,至2007年降為13.0%,平均每年下降1.54%;但至2011年,該比重僅下降至11.8%,平均每年亦只下降0.3%,顯示2007~2011年與美國貿易連結減低的速度也放緩。

再看台灣外銷訂單海外生產(以大陸為主)的比重,1999年為12.2%,至2007年升至46.1%,平均每年上升4.2%;惟至2011年該比重升至50.5%,2007~2011年期間平均每年僅上升1.1%,表示與大陸連結的速度也趨緩。

回頭來看工業及服務業的平均薪資。1991年至1999年台灣平均薪資從新台幣2萬6,881元升至4萬842元,8年期間增加1萬3,961元;1999至2007年則從4萬842元升至4萬4,414元,僅增加3,572元,為1991~1999年的26%,確實薪資沒有顯著進步。

從以上數據,如果「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確實可完全適用在兩岸,那麼可確定的是寫社論的學者根本就是在批判前朝民進黨政府,現在他卻只駡馬政府,根本是駡錯對象!

如果「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不完全適用在兩岸,表示這位學者是真的錯了!

當然「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不完全適用在兩岸!

世間的經濟現象、因果關聯錯綜複雜。一般而言,經濟學的理論都會有其假設前提,假設在某種情況之下,理論才可以適用,「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亦是如此。

「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主要假設是各國在生產技術相同、消費者偏好相同、同質的生產要素等條件之下,經由商品自由貿易(沒有關稅、非關稅障礙等),兩國生產要素價格(如薪資)會逐漸趨於一致。

但是看看兩岸的情形,前述的前提要件在彼此之間存在相當大的落差,根本不應該直接拿來套用在兩岸身上。這位學者似乎從來也拿不出到底「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拉低了台灣薪資多少的數據。

再來看另一種趨勢。依國際貨幣基金(IMF)2008年的一份研究報告,1990~1996年台灣與美國經濟成長的相關性為0.24,到了2000~2007年的階段提升到0.36;而在全球經濟大海嘯的時候,美國的經濟衰退對東亞8個主要經濟體的衝擊中,台灣受影響的程度最大,美國經濟成長率若是變動1%,牽動台灣成長率的變動達1.2%,顯示台灣與美國這進步國家的連結是提升了,但是為何沒有大幅拉高台灣的薪資水準?顯示影響一個國家薪資的因素並不是那麼單純的僅有要素價格均等化的作用。

其實,認真分析台灣過去10年間薪資水準之所以未能獲得大幅成長,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產業外移其次是未能創造新興成長產業第三則是遭遇兩次的經濟衝擊,一次是2001年,另一次則是2009年,產生經濟負成長及失業率大幅上升,和所謂的「要素價格均等化」作用並未有重大的關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hsiungbra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