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詳見【尹啟銘的部落格】http://blog.udn.com/cmyiin

功過留青史  無愧伴丹心

今年1月14日馬總統連任成功,隔日他表示,「未來4年,我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一定會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為國家社會、歷史留下典範。」 

這句話展現的是一種面對勝選連任卻自我惕厲的態度,是一種外慚清議、如履薄冰的戒慎恐懼,是一種不欺暗室、光風霽月的襟懷。由於有這種反躬自省、內疚神明的修為,馬總統在520就職日前夕的記者會表示,過去4年施政,他對4點感到不滿,包括政府創造的就業機會不夠多、平均薪資增加不夠快、貧富差距下降不夠大,和政策溝通說明不夠好。

其實如果深入分析,可以瞭解,除了政策溝通說明外,在創造就業機會、貧富差距縮小的施政成果方面,馬政府的表現是優於前總統陳水扁的第一任;至於平均薪資之所以未能大幅增加,則是和陳前總統執政8年廠商大舉外移、企業關門大幅增加有重大關聯。

以創造就業機會而論,從民國97年5月至101年3月,馬政府執政期間就業者就增加39.3萬人;反觀陳前總統執政的89年5月至93年3月之間,就業者只增加24.5萬人,同樣的3年10個月,馬政府創造的就業是陳前政府的1.6倍。

至於失業增加的人數,97年5月至101年3月,台灣失業者增加5.4萬人,陳前政府的89年5月至93年3月卻增加18.1萬人,為馬政府的3.4倍。

次談貧富差距。以每戶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法計算,最高所得分組(代表富)為最低所得分組(代表貧)之倍數,88年為5.50倍,92年為6.07倍,增加了0.57倍;96年為5.98倍,99年為6.19倍,增加0.21倍,相對比陳前政府為小,99年並較98年進一步縮小。

再來看平均薪資的真相。民國97年至100年,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平均薪資平均每年增加新台幣305元;民國89年至96年,平均薪資平均每年增加447元,前者為後者的68%,但是此種平均薪資成長下滑的情形,並不是始自馬政府時代,而是從陳前政府時代就產生的。民國81年至88年,平均薪資平均每年增加1,745元,陳前政府時代平均薪資成長僅為其26%!原因何在?在於陳前政府時代廠商外移、企業關門大增。

以民國81年至88年及89年至96年兩個8年階段作比較。民國81至88年間,平均每年公司關門21,898家,公司新設47,280家;89至96年間,平均每年公司關門37,806家,比前8年平均每年增加幅度達73%,另平均每年公司新設39,027家,比前8年平均每年減少幅度達17%。在公司關門大幅增加、新設大幅減少的情下,就業機會大減,這就是台灣平均薪資無法大幅成長的主要原因!反觀97至100年的4年間,平均每年公司關門家數為34,118家,已比陳前政府時代下降10%,預期其對平均薪資成長的效果將會在未來逐漸顯現。

公司關門的主要原因又在哪裡?當然是外移。就台商接到的訂單交到海外生產的比重來看,民國88年僅為12.2%,至96年大幅升至46.1%,平均每年上升4.2%,可以說,台灣的產能幾乎一半已經外移到其他地區。海外生產的比重到了民國100年達到50.5%,平均每年外移比重增加1.1%,為陳前政府時代的1/4,顯示外移的速度已經趨緩,對平均薪資的成長會逐漸產生正面的效應。

從以上的比較,可以知道,如果馬總統有所述的三點不滿,那麼,陳前總統應該有更深的虧欠!

撥亂反正 脫胎換骨

回顧過去4年,馬總統已經帶領台灣經歷撥亂反正、脫胎換骨的階段:

一、安度風暴

2008年全球物價大漲、爆發全球經濟大海嘯,2009年台灣經歷慘痛的八八風災,馬政府運用三挺政策、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等策略,領導台灣安度風暴,在全球經濟情勢不利的環境下,97年至100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3.42%,高於89年至92年陳前政府第一任的3.72%。

二、打開瓶頸

過去4年,兩岸簽署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日之間也簽署了歷史性的投資協議。至於談判中的協議有台星經濟夥伴協定 (ASTEP)、台紐經濟合作協定,以及ECFA後續要談判的4個協議,為避免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中遭到邊緣化打開了瓶頸。

三、突破僵局

 2008年520之後,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迄今簽署了16項協議,促使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其中,以陸客來台為例,2008年大陸觀光客來台僅9.5萬人,占全部來台觀光客的5.3%;至100年增為129.1萬人,占全部觀光客的比重則提高為35.5%。另外,來台旅客(含觀光客)2010年首度突破500萬人而達556.7萬人,2011年更竄升至608.7萬人,其中大陸占29.4%。

四、啟動改革

4年來馬政府已經進行寧靜改革,陸續推動了軍教課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從25%降至17%等。

五、展翅高飛

2010年台北松山-上海虹橋、台北松山-東京羽田航線相繼開航,台北松山-首爾金浦航線也於2011年4月30日正式開航,完成馬總統四年多前推動東北亞黃金航圈的承諾。另外,迄今我國人已經享有127個國家及地區免簽證或落地簽的待遇,可以更方便的到世界各地。

六、創新時代

歷經19年,台灣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於2011年從1萬元的時代超越2萬美元。2011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報告,宣布台灣已由「效率驅動『轉型』至創新驅動」階段進入「創新驅動」的嶄新階段。

擺脫失落  黃金十年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思提出有關政治經濟制度的「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理論,其內容簡單來說,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改變一旦進入某一條軌道,會在它既定的方向產生自我強化和鎖定的現象;沿著制度改變的路徑,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境界,加速產生好的結果,但也可能順著錯誤路徑往下墜落,越陷越深,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遲滯的狀態。一旦進入被鎖定狀態,想要脫困而出就十分的艱難,除非有政府或者是其他的外力介入,促使原來的制度啟動另一改變。以物理學來談,此種路徑依賴現象就像是所謂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在這路徑會持續的走下去。因此對政府而言,在環境與本身體質改變之下,要持續的選擇路徑的方向並且進行制度的調整。

在2000至 2007年間,台灣處於政策閉鎖、制度缺乏變革的狀態,使台灣經歷了將近十年的失落。經過4撥亂反正,脫胎換骨,改變了過去失落的路徑;展望未來,全球重心將移往亞洲,台灣應該掌握關鍵時刻,開創未來的黃金十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hsiungbrav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